您目前所在的房间展示的是“第二维也纳乐派”。此乐派颠覆了整个音乐世界的次序。

“第二维也纳乐派”指的是安诺德·勋伯格以及其学生安东·韦伯恩和阿尔巴·贝尔格的作品和影响。时间跨度为1903年到1911年之间韦伯恩、贝尔格、恩格·威勒斯和海因里希·耶鲁伟兹师从勋伯格的时间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“维也纳乐派”形成,“第一维也纳乐派”指的是18世纪的作曲家:瓦根赛尔,缪法、摩恩和葛思曼,他们的作品与“曼海姆学派”截然不同。

勋伯格书写的“无调性音乐”为人类音乐史添上了浓艳的一笔:无调性包括自由无调性、十二音技法、整体序列、具体音乐、偶然音乐、绝大多数的电子音乐及其他,从根本上使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彻底改观,而第二维也纳乐派则是这一“革命”的“带头人”。

人们常说,勋伯格创立十二音技法对于20世纪音乐的最大贡献在于“不协和音的解放”。对平均律十二个音同等对待,从根本上改变了几百年来“以协和音为中心,不协和音必须解决到协和音”这条陈规。

您是否知道,……

作曲家阿尔巴·贝尔格曾给阿尔玛•马勒第二段婚姻的女儿——玛侬•格罗佩斯,写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,献词为“纪念一位天使”。玛侬•格罗佩斯与阿尔巴·贝尔格同一年1935年去世,死时非常年轻,只有18岁。